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年伊始,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3位年轻人,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和他们共同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起向未来!
新年第一天,记者见到了姚思欣。与多数香港已婚女性类似,姚思欣既是企业白领,又要在家中扮演妻子和妈妈的角色。
“2021这一年就是回归生活,做好工作,照顾好孩子。”回望过去一年的生活,姚思欣一脸知足。目前,她与丈夫、婆婆带着3岁半的女儿和刚满1岁的儿子租住在新界粉岭的一层村屋中。她每天7点多出门,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和地铁到位于葵涌的公司上班,晚上7点到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饭。
经历过动荡与恐惧,如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更显可贵。2019年,“修例风波”给姚思欣一家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种种场景至今仍令她心有余悸。
姚思欣介绍,因为丈夫常年热衷参与爱国爱港活动,“修例风波”中成为激进分子针对的目标,不仅被贴大字报辱骂,人身安全也遭受严重威胁,参加活动时不得不穿防刺背心。“房子被人喷大字、泼油漆,家人不敢单独出门,一家人过得很辛苦。”姚思欣说。
2020年6月,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姚思欣一家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状态终于结束。“当时真的很开心、很受鼓舞,国安法街头宣传活动,我们全家都去了!”姚思欣认为,香港国安法不仅把那些做坏事的人抓进去,让大家心安,也令香港社会一度紧张对立的人际关系得到缓解。
因为工作忙、孩子小,姚思欣过去一年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前段时间立法会选举,婆婆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帮候选人‘摆街站’,9点回来带孩子,下午四五点再去。”姚思欣说,以前见婆婆去帮爱国爱港候选人助选还会担心,怕她跟人起冲突,现在踏实了,“看婆婆忙前忙后,老人家那份爱国爱港的情感让我非常感动”。
“社会平静下来,以前搞事捣乱的人再也不能混进选委会和立法会,普通市民看到了日子越过越好的指望。要问我现在最关心什么,当然还是住房了。”姚思欣告诉记者,她与丈夫的收入既不够资格排公屋,又付不起首付,刨去房租、医疗和孩子的教育花费,很难攒下钱,属于典型的“夹心层”。
“新年的心愿,就是多赚钱,尽快凑齐首付!”姚思欣笑言,住房难是香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相信有了国家的支持,“生活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
姚思欣对生活的热忱很容易感染人,特别是提起家人孩子时,她的眼睛总会放光。她说,希望孩子们将来生活在一个更好的香港,做他们想做的工作,能够自立自强。
临别前,记者问她采访见报时是否需要用化名,她摆摆手道:“不用啦,现在的香港,没什么好怕的。”
澳门青年黄景禧——
“大湾区的机遇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江琳
广东珠海,横琴总部大厦8层。“窗外,一边是横琴,一边是澳门氹仔岛。琴澳合作,就在眼前。”澳门青年律师、人和启邦显辉(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景禧一边向窗外眺望,一边说道,“从澳门的家开车到这里,不到半个小时,甚至比有的珠海本地人上班还快。”
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黄景禧本科就读于澳门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选择到中山大学攻读民商法学专业。“内地产业多元,发展空间大,我们有梦想,内地有舞台,学习内地的法律很重要。”他说。
投身内地创业,源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纲要》提出,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粤港澳大湾区涉及3个关税区、3种货币、3种法律制度。”在黄景禧看来,“深化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工作虽然只是《纲要》中的一个内容,但其中包含着粤港澳大湾区内3套法律体系的衔接,这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深度合作的一个生动样本”。
抢抓机遇,2019年,黄景禧来到横琴创业。随着国家和地方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他感到粤港澳三地融合越来越深入,“这为联营所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盘点2021年的收获,黄景禧说:“收获之一,就是联营所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从之前的50多人发展到近70人。”
2021年的另一个收获,让黄景禧至今激动不已。2021年7月31日,他参加了国家首次组织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并顺利通过。“取得执业资质的港澳律师可以在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从事一定范围内的法律事务。”他说,以前澳门律师的客户主要局限于澳门,有了大湾区律师执业资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都有潜在客户。
“大湾区的机遇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宽广。”黄景禧注意到,随着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澳门青年到内地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说,周围许多澳门律师也报名参加了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想到内地这个大市场去闯一闯。
作为全国青联澳区委员、澳门青年联合会副理事长兼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组召集人,黄景禧还经常带着澳门青年到内地参观座谈。截至目前,他已累计组织100多名澳门青年律师、律所合伙人到内地交流,让澳门青年加深对内地特别是大湾区的了解和认识,推动更多澳门青年逐梦大湾区。
台湾青年林书任——
“大陆是为梦想打拼的好舞台”
本报记者程龙
已是深冬时节,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宏模镇优胜村的油橄榄种植基地里,一片片橄榄树林依旧绿意十足。
“我父亲之前从事工艺品生产工作,2011年,他来到大凉山种植油橄榄。”林书任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跟父亲来冕宁县时的场景,“这里乡亲的淳朴和生活的艰辛,都让我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
2020年,林书任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怀揣着使命感,他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跟随父亲的脚步来到大凉山。
“父亲那一辈台商,更有匠人精神,很愿意花精力投入到生产技术革新、品质创新中。”林书任说,“我们这代年轻人从小接触互联网,更了解当下市场、营销手法、用户习惯等,两代人配合能将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说起油橄榄,林书任头头是道:“大凉山海拔高,日照充足,十分适合油橄榄生长。目前我们3万亩的油橄榄,年产油量可达160吨。”林书任非常看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他说,“随着大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端食用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橄榄油的市场潜力很大”。
油橄榄种植投资大、周期长。一路走来,林书任和父亲也遇到不少难题,“融资难”就是其中一项。
“我们是台资企业,租用当地的集体土地,没有抵押物,办贷款很困难。幸好大陆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为台胞台企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通过银行陆续办理了3000万元贷款。”林书任说,大陆是为梦想打拼的好舞台,这里有巨大的市场,为台湾青年提供了追梦筑梦圆梦的广阔天地,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大陆为梦想打拼。
小小油橄榄,也是当地脱贫致富的大产业。“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我们已经带动6200多户农户脱贫奔小康。”林书任希望,未来能打造一个连片的康养地带,“我们打造的集观光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橄榄园区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也让当地留守老人和儿童过上更好的生活”。
“油橄榄是长寿果树,寿命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年。”林书任说,在大凉山种油橄榄,不仅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也是一项可以持续改善当地农民生活的事业。“我愿和父亲一起,继续把它做好!”他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9日 06 版)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