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7月2日,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举办,储能成为各界关注焦点。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深圳新型储能产业基金在展会上发布,深圳市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化学储能产业联盟、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宣布成立,储能的发展路径、商业模式也在展会论坛上引起热议。
2023年以来储能一直占据能源界关注的“C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储能市场将迎来爆发期。在展会相关论坛上,有嘉宾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的提法“上了风电、光伏后,电力系统变得‘调皮’了,但加上储能以后就‘乖’了。”
特锐德电气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是储能,而储能的关键是成本。
(资料图片)
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37.2GW,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80%,新型储能占比19.3%。
抽水蓄能成本低,但选址需在地势落差大的地方,建设周期为6-8年,电化学储能体量可大可小,环境适应性强,反应速度快,建设周期仅为3-6个月。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龙说,业内人士都知道电化学储能很好,可以实现毫秒级响应,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电化学储能是奢侈品,它不产生能源,在存储过程中还消耗能源,成本是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不止在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笔者在其他相关采访中,受访对象谈储能必谈成本,大部分电力从业者都表达过对储能成本进一步下降的盼望,一些新型储能示范工程虽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仍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储能的不同发展路径也是热议话题之一。有专家提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储能在响应速度上具有优势,将成为主流技术,也有专家提出液流储能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将是大规模并网首选技术之一,还有专家提出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的技术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在前述展会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论坛上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降低度电使用成本至0.2元/千瓦时以下。
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所所长来小康提出,通常发展储能技术是性能路线优先,看重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指标,未来可能改为成本路线和规模路线优先。具体来说,就是要看储能的原材料是不是容易获得、储量限制小且成本低廉,并且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有企业在展会期间表示,他们将对标抽水蓄能来降低储能成本。
好“风光”需“借力”,未来储能将是帮助可再生能源实现跨季节、跨区域“能量大挪移”的重要工具。只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储能需要解锁的不仅是更优秀的调节性能,更重要的是成本更低,才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